- A-
- A+
杨飞
【内容摘要】高校媒体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其影响范围和传播效能面临巨大冲击,如何通过深度融合提升高校融媒体传播力成为高校宣传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当前高校媒体深度融合面临的诸如信息芜杂、平台交叉、技术迭代、舆情频发等多重挑战进行分析,认为高校媒体需要不断破解认知困境、机制困境、实践困境、资源困境,由物理聚合向化学融合转变,由简单相加向深度相融转变,探索技术赋能的高校融媒体发展新范式,从而构建数据驱动的高校治理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媒体;媒体融合;融合机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传媒工作面临着信息芜杂、平台交叉、技术迭代、舆情频发等多重挑战。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各类社交平台使信息的产制和传递成本不断降低,校园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被弱化和消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学生不再甘于只充当信息的接受者或“沉默的螺旋”成员,他们乐于利用各类社交平台表达思想、设置话题、发表观点,用户行为转向“圈层互动”与“永久在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学者大多从融合的工具层面、操作层面、理念层面,或媒介与媒介、媒介与技术、媒介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多角度研究媒体融合。但与此同时,探讨高校媒体融合的文章还较少,王世华较早提出高校新闻媒体融合的可行性路径,并对融合做了前瞻性预测。李伟群对自媒体时代高校媒体融合困境进行审思,从融合重心、融合方式、融合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姚文凭以浙江海洋大学“鸥讯社”为例,从学生新闻类社团角度探讨校园媒体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融合机制与融合方式。倪松涛、唐云飞以江南大学媒体融合实践为例,指出高校官方新闻媒体在当前媒体融合大趋势下要顺势而为、守正创新。徐寅强调高校校园媒体融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把握好“时效度”,做到宣传和育人两不误。吴江龙等以武汉大学融媒体中心为例,介绍其“四融一体”理念,构建“共同策划、核心采集、资源共享、分类编辑、多种生产、多渠道推送、互动传播、舆情反馈”的信息生产传播全链条运行机制。由上观之,学术界对高校媒体融合的研究在量、质两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方面是以社会媒体融合研究的范式来审视高校媒体深度融合,结论有削足适履之感;另一方面未能明晰高校媒体深度融合的运作逻辑,对策又有浅尝辄止之感。因此有必要从高校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之需、现实之困和未来之路三方面,深度细致地探讨高校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建构之路。
一、高校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之需
为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校园媒体环境的变化,高校媒体深度融合势在必行,这不仅是顺应国家媒体融合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媒体裂变重组的必由之路,具有国家政策导向的“必然性”、高校媒体自身发展的“实然性”以及校园媒体传播实践的“应然性”,三者贯穿于高校媒体深度融合的始终。高校要主动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及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勇于自我革命,贯彻校园媒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发挥高校在媒体传播力、舆论影响力、价值引导力的积极作用。
(一)移动信息需求对高校媒体深度融合提出新命题
首先,当前社会一定程度上从“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转变,师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显示出巨大的移动信息消费需求。高校宣传部门要坚持以师生受众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校园媒体深度融合建设以文传意、以图说话,将要展示和表达的内容逻辑化和图像化,将价值传导和信息传递相结合,将生动活泼和简单易懂相结合,在影像中传递价值、在故事中传递情感。其次,信息再生产也是一种提高用户黏性的方式。引导师生在阅读时进行信息再生产,通过留言、点赞、转发等方式形成衍生式阅读,在阅读中提升信任、增进共识。同时,把握师生在不同媒体平台的阅读偏好,为校园媒体精准投放优质内容提供数据支撑。
(二)国家主流定位对高校媒体深度融合明确新要求
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擘画了媒体深度融合的新蓝图。可以看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媒体融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包括技术融合的中国性和社会主义传媒制度的时代化”。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需要主动回应时代呼唤,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通过整合校园各类媒体平台资源,创新机制、优化流程、提高实效,打通“宣传场”和“舆论场”两个场域,实现网络媒介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深度耦合,让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实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引导舆论、营造品牌”的积极作用。
(三)舆论生态环境对高校媒体深度融合带来新挑战
智能媒体时代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伴随着海量信息、即时传播、互动表达、跨界交流和全程在线的特点,对高校新闻人员的新闻素养、传播技巧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高校因缺乏兼具新闻素养和新媒体传播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得宣传工作疲于奔命、步履维艰。高校新闻工作还需要适应舆论生态的变化和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将“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升级为“新媒体时代信息服务模式”,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改革管理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克服传统的路径依赖,改变“无位更难为”的尴尬局面,主动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及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提高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潜力......(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
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融媒体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30726382907017)、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社交媒体视域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2XWD004)的阶段性成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