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传播理论”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5/03/19 15:29

吴潇阳

【内容摘要】本文以“国际传播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提供了一种在新文科建设指导下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进行双语化教学转型的实施路径,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学科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值得借鉴的案例启发。

【关键词】国际传播;双语教学;新文科

2021 年 3 月,教育部根据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布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该指南在“高素质涉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立项要点中指出,高校要“探索‘专业 + 外语’培养模式,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有效探索大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新文科指导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应有之义。具体到新闻传播学科,“国际传播”或许是最迫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课程之一。2021 年 5 月,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就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而言,“国际传播”类课程无疑是高校面向全球新格局,培养既拥有鲜明本土化意识、又具备开阔的全球化思维,并且能够熟练使用外语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人才的重镇。综上,在高校的“国际传播”类专业课程中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既是对新文科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实,也是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

一、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传播理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新格局下,我国亟待增强制定国际规则、设置国际议程和有效应对国际舆论的能力,全面提升全球治理的参与程度。这要求文科专业须向国际化发展,高校需要提高文科专业学生的全球就业竞争力和国际化交往能力,培养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既能代表中国立场、富有家国情怀,又能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大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第一步,也是新文科建设指导下创新大学课堂教育教学的具体体现。

双语教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其目的是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多样性。“双语教学一般是指使用两种语言讲授非外语类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两种语言为工具、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来教授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在我国和一些亚洲国家及地区,双语教学中的外语大部分是英语。需要明确的是,大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与单纯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属于英语语言课程,其目的主要在于教授英语的句型、语法、形式和功能等语言知识,英语本身就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科目。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性质则属于学科教学,其目的仍然以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其中的英语教学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体现为一种辅助的手段、载体和工具。因此,大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更偏向于“依托内容的语言教学法”(Content-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或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容上,通过有机结合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具体到“国际传播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其课程理念和定位应当是双重的。第一,从语言学习目标上来说,要通过教授国际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升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逐步让英语成为专业内容教学的另一种适用载体。第二,从学科知识目标上来说,要求师生能够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围绕国际传播理论和现象进行学习、思考和研究。英语语言学习和学科专业知识学习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所以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必须兼顾语言学习目标和学科知识目标,力求实现两者的相互融通。就英语习得目标而言,大学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并不矛盾,二者其实相辅相成。通过创设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语言习得环境,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促使师生真正将英语当成学习、理解、交流专业知识的工具,避免了脱离语境、将英语学“死”的风险。

二、新文科背景下“国际传播理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提升路径

自 2020 年起,笔者开始负责所在学院“国际传播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该课程是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一般为本科三年级学生。根据笔者和教学团队对 2017 级至 2021 级连续五届学生的了解和调查,在识别本课程现存“痛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系统性的双语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一)设置“三位一体”的“专业 + 外语”复合型课程目标

“国际传播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高阶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不同的能力层级划分,从低到高依次制定了知识、能力和价值三级课程目标,以期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根据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每种课程目标又进一步区分为学科教学目标和语言教学目标两类(表 1- 表 3)。

(二)打造“四结合、一贯穿”的新文科课程创新内容

新文科建设的“新”不是新旧的新,而是创新的新。“国际传播理论”双语课程通过打造“四结合、一贯穿”的课程内容,力图在五个层面实现新闻传播学教育教学的创新:第一,通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第二,通过在课堂教学引入“数字 + 人文”的跨学科视角,打破“文理分科”的专业壁垒,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工具和平台,积极探索数字化建构文科教育教学的新形态;第三,通过将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为培养复合型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支撑;第四,通过结合理论教学与方法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弥补学院以往在研究方法类课程设置上的短板,提升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第五,通过将英语语言教学贯穿学科教学,实现专业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的全过程“双语”化改革,推动文科教育教学的国际化转型......(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

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3 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传播理论’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大连外国语大学2022 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国际传播理论(双语)”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