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变革、反思、重构:智媒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5/03/19 15:09

罗弦? 鲍欣萍

【内容摘要】本文以智媒时代新闻行业发展特征作为现实背景,提出了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向与重构路径。智能媒体语境下要求新闻传播人才不断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事实核查能力、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然而目前高校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尚还缺乏与智媒相关联的专业课程、以智媒为核心的实验设施以及对应的实践教学专业体系与平台等。地方高校应立足于智媒时代新闻人才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构筑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拓宽实验平台、构建多元有效的实践体系、挖掘有核心优势的院校特色。

【关键词】智媒时代;新闻传播;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罗弦? 鲍欣萍

在大数据、云计算、VR/AR、算法推荐、传感器等新技术与新闻传播实践的深度融合下,智能媒体时代正加速到来。2019 年 12 月 12 日,新华社推出国内首个智能化编辑部,旨在实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人机协作为特征,对新闻生产进行全环节、全流程、全系统再造”。2020 年 6 月 29 日,浙江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 中国智能媒体使用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已进入智能媒体时代。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传感器新闻拓宽了新闻报道的维度;算法介入完善了精准化、个性化的内容分发机制;VR 新闻、动画新闻给受众带来了虚拟化、临场化的体验形式。这些传播特性不仅深刻改变了传媒行业的运作模式和结构布局,而且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学术性和实践性要求。

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9 月,全国创办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本科高校达 721 所 , 硕士高校有 227 所,本科专业达到 1352 个 , 在校学生约 23 万人。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上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方面却远远滞后于现实的发展,较难满足智媒时代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引发了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与转行潮。

2021 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培养一大批站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最前沿的青年人才。2022 年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本研究紧密联系智媒时代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立足我国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实际,探索智媒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向与改革路径,为中国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可操作性的发展模式参考。

一、变革:智媒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向

(一)增强脑力:提升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的概念由美国科技记者保罗·吉尔斯特在 1997 首次提出,是指“能够理解和使用来自多种来源、经由计算机呈现的信息的能力”。智媒时代,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战略,将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视为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如美国已形成包括政府教育系统培养、社会力量介入的公民数字素养培养模式;德国已将数字技能培养融入职业教育;日本通过政产研学协作机制,建构以技术赋能数智时代“人”的培养生态。

智媒语境下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从业者的智媒运用水平和数字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 2023 年人民日报社发布AI 编辑部 4.0,为编辑、记者提供及时智能权威知识库、视频制作、文字生成图片,“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已经涉及信息采集、内容生产、新闻分发、用户反馈与分析等全流程。”机器人新闻督查、实景新闻制造师、数据新闻编辑等新兴职位横空出世,也反映了当下业界对于具有数字素养能力和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数字素养能力。

(二)提升眼力:强化事实核查

事实核查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西方兴起,是一种旨在验证和确认信息真实性的活动,尤其针对那些在非虚构作品、媒体报道、公共演讲或其他公开声明中声称的事实内容。在智媒时代,各种 AI 工具的出现为虚假新闻的炮制提供了便利,不少自媒体账号通过 VR 换脸、PS 造假、张冠李戴等方法发布虚假信息、吸晴谋利。如在 2023 年上海一女童走失事件中,有犯罪团伙利用 AI 工具生成谣言内容,在 6 天内发布268 篇文章,恶意扭曲事实,严重破坏了传播秩序。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现场的观察与调查、新闻价值的专业判断与新闻的深层解读、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思考以及创造力仍然是新生态下的重要能力”。新闻从业者需要强化在信息过载环境中穿透事件表象、洞悉事实本质的分析洞察力。在热点事件爆发之时,对于网络中流传的信息,要第一时间核查其事实来源,梳理出事情脉络,及时发布权威的新闻报道,并辅以专业的解读帮助受众从大量的观点和情绪表达中区分核心事实,维护新闻媒体在受众中的公信力。

(三)增进笔力:融入创新创意

近年来,传统媒体通过前期的媒体融合已完成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纷纷入驻抖音、快手、B 站等社交媒体平台,打破以往单一、严肃的风格,在写作风格上更加多元化。在一些非时政类的新闻标题中往往会使用一些新颖的“网络流行语”。新闻形式上也不再拘泥以往的文字、图片表达,而是通过 3D 动画新闻、H5 新闻、数据图表新闻等,增强新闻传播的视觉性。如澎湃新闻制作的《何以安居? 7478 个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烂尾楼的等待》等新闻报道,将各类图表、3D 模型、海量数据嵌入其中,通过梳理、分析海量数据,反映客观问题,为读者精准解读民生实事、社会问题、国家政策。

智媒时代,新闻人才需要将新闻内容创意表达、创新输出。因此,在新闻学科教育中,地方高校要加强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增设一些技术性课程,特别是引入熟练掌握 VR、AR 等技术的专业教师,让学科教育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为新闻行业输送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既具备专业的采写评编等实践技能,又会借助技术赋能创新的人才......(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2024 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智媒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研究”(项目编号:KT2024101)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