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共治与铸魂:“三农”短视频赋能乡村空间治理的优化路径与视角转向

——基于抖音平台的考察

2025/01/15 16:41

常凌翀? 欧阳春旭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探讨了“三农”短视频赋能数字乡村治理的优化路径与视角转向,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由官方行政主体、平台市场主体与农民创作主体协同共治的新媒介引擎来协同共治乡村数字空间,同时“三农”传播也亟须引入一种新的文化传播视角——即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解构,更要重塑。

【关键词】“三农”短视频;空间生产;农村形象

一、引言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与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的深入开展,以秒为单位的“三农”类短视频不仅是媒介使用者获悉农村信息和探求乡村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农民创作者记录乡村景致、描绘群体画像,并展现自我风采的一个重要数字表象。当百年文学史纸张上作为叙事边缘的“静默客体”农村形象逐步嬗变为“三农”短视频中跃然屏上的“主体叙事”农村形象,乡村建设已从“文字下乡”进入到“数字下乡”时代。像“三农”短视频这类虚实交织的新型传播实践和文化意象,不仅在新媒体平台上悄然重塑着媒介使用者对农村形象的多重认知,更借由数字技术全方位地嵌入乡村治理的多维空间,持续丰富农村物质生产空间、优化农村治理空间和延伸农村精神文明空间。辩证来看,“三农”短视频对乡村空间的正向激活与积极建构作用确实值得肯定,然而其中出现的媒介空间遮蔽、主流意识迎合、平台流量规训和农民主体展演等现实问题亦不可回避。这些隐忧所带来的一些传播偏差和空间遮蔽也悄然侵蚀着乡村文明空间,长此以往将阻滞乡村和谐共治价值与精神文明内核的有效传播。

由此,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时代方位和空间生产理论框架,试图深入探究以下问题:首要之务是辨析“三农”短视频中建构的农村形象与真实农村是否有所偏差,偏差的原因是什么,再进一步讨论这种媒介农村空间是否会反规训真实空间从而梗阻数字乡村治理。最后反思从真实田野迈向数字乡村的过程中,短视频作为新兴媒介如何加速“三农”传播的进程,“三农”短视频又该如何在未来的乡村振兴策略中更好地拓展乡村空间的治理尺度和精神文明的融合程度。

二、“三农”短视频研究回顾

(一)“三农”短视频的研究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总书记围绕“三农”工作,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2 年 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开始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2023 年更是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惠农之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 年)》《2023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等政策相继出台,如此一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脉络清晰可见。

早在 2018 年,我国空间生产内容研究者刘怀玉就以城乡二元发展为切口,提出审视空间正义有助于反思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城市乡村发展存在的诸如不平等、不公正以及单一性的问题,促进公平性、多样性和正义性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天然淳朴的乡土文明和乡村伦理生产出独具地域特征的乡村空间。纵观中国百年文化史中的大多数农村叙事作品,不难发现“农民叙事”的主体本身并不都是农民,且鲜有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这些作品大多是专业作家、艺术家以文化精英的身份在想象农民,农民都是作为叙事客体即被表述者的形象出现的。而今趁着乡村振兴和对三农政策扶持的农村空间转向之势,处于底座基层的农民群体才获得了主动发声和自我呈现的基本权利。

鉴于此,借助空间生产理论,能够有效廓清在媒介发展脉络与顶层设计之下农村文化价值隐匿困境、农民主体性缺失等问题,对于农村群体、城市群体乃至对整个中国的叙事中,一度长期缺位沉默的底层微观叙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从数字赋能乡村空间治理的角度出发讨论“三农”短视频的形象建构,也应是当下打造新时代高水平的数字乡村、推进农业强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

(二)“三农”短视频研究梳理

随着学术界日益关注到乡村振兴与新媒介使用之间的联系,国内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三农”短视频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三农”短视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 2024 年 9 月,共检索到338 篇相关文献。2024 年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三农”短视频的研究热度将达到近年来的峰值,预计为 135 篇。图 2 显示,在排除“三农”短视频的主要关键词后,其相关文献研究的主要主题依次为“乡村振兴”“传播策略”与“文化价值”等,而乡村文化的研究仅占 1.38%,这表明目前“三农”短视频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传播政策、传播策略和实践路径的优化上......(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5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县级融媒体传播力研究”(项目编号:19BXW029)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