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中小学健康教育传播的实践与探索

——以中国教育电视台《健康公开课》为例

2025/01/15 14:09

李晓玮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教育电视台健康教育类节目《健康公开课》为例,分析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从节目实践探索的角度呼吁社会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关注青少年健康,通过各种知识宣传渠道为青少年开出“运动处方”,让“运动防病”成为一种社会理念,从而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更加直接、便捷地解决健康问题。

【关键词】健康教育;运动处方;体育与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发布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中着重指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强调“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同时也指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立德树人,健康先行。在疫情后时代,提升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有效防病于未然变得更加重要和急迫。为做好健康传播工作,近年来,教育电视工作者也在健康教育方面精心研磨、不断探索,2023 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出品了健康教育类精品节目《健康公开课》,作为运动健康知识的科普节目,一直秉持“贴近性”“服务性”和“实用性”,以最权威的专家资源给中小学生以最贴心的服务,做出了品牌和影响力。2023 年该节目以“运动康养——健康中国校园行”为主题内容,在节目形式及内容上大胆突破,以更加适合中小学生风格的节目定位,更加开放、互动的节目形态传递具有科普价值的健康信息,在贴近校园的真正需求上找到了一条全新的传播渠道,助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也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体育与健康教育不仅仅为了锻炼身体和心理教育,其自身的教育价值更是贯穿了学生的整个人生 , 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所在。但目前还有许多中小学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低于专业课程,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应试考试上,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安排本身就不足,甚至还会出现在期末阶段文化课程占据体育健康课程的问题。此外 , 在一些比较偏远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人员十分匮乏,许多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并不够,甚至会出现体育健康教育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现象 , 这样不但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2023 年节目组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走访了部分北京学校,据调查,许多中小学校运动健康资源相对充沛,基本能够满足知识科普,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依然处于实践少、实用性小、不接地气的状态。比如,有些孩子知道一旦遇到食物卡喉就要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但问到此法具体怎么操作时却并不清楚,且操作不对;还有些孩子在面对病痛的时候,知道按时服药、适当去户外运动,但具体有哪些运动能够防病、治病也不知从何谈起。所以,虽然健康科普做了许多内容,但由于多数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弱、健康指导形式单调、健康内容缺乏深度、广度等,学生在许多健康知识面前依然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二、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的目标

2022 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这作为未来 10 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备受关注。新课标让我们认识到更加个性、符合体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才是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近年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体育核心素养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基础原点。在当今社会,改善国民健康体质、提升国民健康素质已经发展为大众的内在诉求,与之相对应,全民对体育的人文精神核心——体育核心素养的理性追求日益凸显。只有在新课标理念的有效实施下,国民体质、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才能落到实处,健康中国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③。《健康公开课》也正是在这样的热度之下应时而生。该节目以“运动康养”为内容主题,以“体教融合”为导向,从“校园实操”入手,在中小学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期对其进行健康运动、健康知识的手把手传递。选取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需求、典型问题,将“运动防病”的健康理念及手段扎根校园,为中小学生制定运动处方,激发出其对自身健康的思考,助力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S1,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