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找准院士故事的“打开方式”

——以武汉教育电视台《少年对话院士》为例

2025/01/15 13:52

李艳? 胡锦红? 周琪

【内容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号角。《少年对话院士》栏目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找准小切口、讲述小故事、刻画小情节,坚持内容权威性、准确性、深刻性,又采取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述方式 , 在理性思考中获得精神指引,在情感共鸣中获得主流价值,让科学回归大众,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到点滴间、细微处。

【关键词】教育电视 ; 内容生产;表达方式

好的作品 , 或让人开阔眼界 , 增长知识 ; 或让人精神愉悦 , 获得滋养 ; 或让人受到启迪 , 提升境界。历经四年,武汉教育电视台《少年对话院士》已成为武汉市百万中小学生每学期翘首以盼的“盛大活动”之一。学识渊博、卓有建树而又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不唱高调、不说大话、不讲虚言,聚焦学人、平易近人、真情动人,用故事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共情的力量,唱响了一曲曲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永流传”的时代颂歌。

《少年对话院士》的酝酿,源于一段温馨的友谊。2020 年,对于武汉这座城市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当听说武汉教育电视台一个科普团队要做一期院士和中学生面对面的科普节目时,核技术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樊明武院士与一群教授商定,先邀请电视台一行十多人到华中科技大学参观、座谈。每每念及此事,电视台团队成员都心有感慨:“来到国家级实验室最难忘的经历,要数樊院士的平易近人,给予了我们最真诚的欢迎和接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号角。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3 年,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与武汉市教育局正式以文件形式启动“少年对话院士”活动,指定由武汉教育电视台承办同名专题栏目,每期约 45 分钟(线下活动约60 分钟)。该栏目旨在通过邀请两院院士与中小学生开展对话交流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一年来,栏目先后邀请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院士、核技术专家樊明武院士、外科学家陈孝平院士、桥梁专家秦顺全院士分别走进武钢三中(青山区)、武汉六中(江岸区)、武汉一初学苑校区(江汉区)、武汉中学(武昌区),线上线下与 20 多所学校数万名学生交流对话。每期节目分“走进院士”“院士开讲”“对话院士”“致敬院士”四个环节,高标准的科学人物选择加上高水准的专业团队全方位精良制作,是《少年对话院士》魅力的硬核所在。

一、“大”院士对话“小”学生,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找准小切口、讲述小故事、刻画小情节,在故事中强化价值引导,做到“有意思也有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湖北省现有两院院士 80 多名,在校中小学生 100 多万人。致力于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的《少年对话院士》将聚焦哪些院士、哪些学生,备受各方关注。一头是攀登科学巅峰的两院院士,一头是初涉学海的少年学生,年龄相距约半个世纪,学识阅历落差悬殊,这样的差距又如何弥合?栏目组努力改变传统节目的“传—受”关系,塑造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新模式,提升节目含金量。

两院院士是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具备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也正因此,主题宣传更易抓住实质、讲出内涵,唱响时代主旋律。而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样的节目不能由“大”到“大”,只能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以小入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开篇的“走进院士”和“院士开讲”两个环节,要求以平视的态度,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创新的体验、互动形式,代替高高在上的抽象说教,让院士可亲、可感,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40 年专注研究“一条鱼”,让味美价廉的鲫鱼跃上千家万户餐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以《水产养殖的中国智慧》为题,为青山区学生开讲,并与武钢三中、白玉山中学等学生代表对话。桂建芳院士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和相关生物技术研究,首创多倍体银鲫和全雄黄颡鱼遗传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异育银鲫“中科 3 号”和“中科 5号”“全雄 1 号”黄颡鱼、长丰鲫等 4 个新品种,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为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桂建芳院士安排团队将专业鱼缸、制氧系统、活蹦乱跳的鲫鱼提前送到武钢三中活动现场,引来现场学生的一片惊呼。桂建芳院士讲述了自己立志为解决“吃鱼难”问题,40 年专注研究“一条鱼”的故事。他为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成长感悟:珍惜机遇、笨鸟先飞是成长的关键,持之以恒、执着拓新是科研成就产生的路径,豁达奉献、奖掖后学是快乐幸福的源泉。桂建芳告诉学生,自己从事科学研究 40 多年,获得不少奖励,在他看来,个人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人才激励政策紧密相连,无论从事基础性研究还是技术性研究,重要的是把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S1,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