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唐恩思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国际传播人才肩负传递中华文化之光的重任。随着智能科技的腾飞,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培育新时代传播精英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议题。本文紧贴国家战略,洞察媒体融合新动向,深入探讨外语院校国际传播人才培育的新模式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智媒时代;国际传播 ;人才培养;创新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而培养一批具有懂外语、精外交、通国际的国际传播人才是推动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总书记对讲好中国故事和国际传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提出“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2021 年 5 月 31 日,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外语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急需着力培养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在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AIGC 等新技术引领的智媒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打破了媒介之间的界限 , 实现了多平台信息的互动与融合 , 共享性、即时性、互动性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优势 , 创新全媒体新闻产品,这对国际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考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注入了新内涵,在与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中有了新指引。本文从国际传播人才在媒体融合视角下面临的新要求、新目标着手,探讨新时代外语院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智媒时代我国外语院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现状
智媒时代是指在新兴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信息采集、内容生成、新闻分发等传媒生产环节而形成的新的传媒生态,具有万物皆媒、自我进化、人机共生等特点。传播学家施拉姆曾预言,计算机袭入传播生态的最后阶段,计算机不再是机器而成为一个物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错综复杂的当下,以 ChatGPT 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凭借技术、平台、内容生产等优势深度嵌入国际传播实践领域时,如何培养智媒时代的国际传播人才已成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核心要义问题。
近年来,全国很多外语院校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使命,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懂语言、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特别是国际传播、国别与区域研究、国际中文教育、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等领域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建人才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加大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力度。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培养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人才,依循“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培养路径,打破学科分界壁垒,打通专业跨选路径,使外语类专业的学生能够精通多门外语并学习非外语类专业知识,非外语类专业学生不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能精通一门乃至多门外语,实现复合培养、交叉融合,以此保障学生自由修读主修专业外的语种、专业。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际传播和全球治理理论和实践的高层次人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近年来组建以培养拔尖翻译人才为目标、以融媒传播与全球治理为方向的校级翻译人才实验班和“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实验班,实验班精心研究培养方案,整合各方资源,以“语言 + 传播”为特色,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培养“通语言、会翻译、懂传播”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为创新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途径、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的有益尝试。与此同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融媒体中心依托学校优势特色,着力打造多语种宣传产品,借助专业媒体等多种力量“走出去”尝试海外传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融媒体中心与中国日报社、中国网、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社、新华社北京分社、北京日报社等主流媒体合作建设“校园媒体工厂”,以“外语 + 中国文化”为主题,联合推出各类国际传播主题节目,打造跨专业、多语种、突出实战能力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从各大外语院校专业培养目录看,多语种复语能力、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国际视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情认知、跨学科知识储备、全媒体技术以及媒体实践经历等,已然成为外语院校国际传播的普遍培养思路和实践路径。从目前国际传播实践和实际传播效能来看,国际传播人才在跨文化传播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包括跨学科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积淀粗浅、国际化视野不够广阔、使用国际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不足等。
二、外语院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探讨智媒时代背景下外语院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是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迫切需要......(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S1,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中华出版促进会 2024 年度教育新闻出版专项支持课题“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24ZBCHJYZCO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