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融媒时代高校科技类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浅析

——以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创作的科技类短视频为例

2025/01/15 12:38

杨鲜? 曾切

【内容摘要】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背景下,科技新闻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和发展。融媒体时代要求新闻人才全媒体化,而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模式顺应媒介融合态势,相比图文新闻报道更受年轻受众青睐,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景,成为高校在融媒时代下传播科技创新的不二之选。然而高校科技类短视频新闻仍然存在报道数量少、可视化难度大、通俗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创作的科技类短视频新闻为例,分析了高校融媒体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的新闻实践。认为改进招新和培训策略,巧用语言艺术和报道角度,多角度报道多平台传播,促进全媒体人才培养实践等可能会成为高校科技类短视频新闻传播的有力增长点。

【关键词】科技类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融媒时代;高校融媒体

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科技强国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科技新闻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和发展。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基地,很大程度上也是第一手科技创新资讯的生产者,其在科技新闻上的良好实践对于自身宣传工作、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融媒体时代下,媒体机构呈现出多介质融合态势,要求新闻人才全媒体化,融采、写、编、摄、录、网络设备操作技能等多种能力于一身。而短视频新闻的生产将采访、拍摄、撰稿、播音、剪辑等巧妙连接起来,尽显时长短、视觉冲击力强、内容覆盖广且多元化等特点,相比图文新闻报道更受年轻受众青睐。第 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10.67 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10.12 亿 , 占网民整体的 94.8%。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景的短视频新闻成为高校在融媒时代下传播科技创新的不二之选。

一、高校科技类短视频新闻报道现状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认为,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大众是需要科普知识的,而媒体是传播科普知识的最佳渠道,所以进步的社会需要科学报道和科学记者。高校融媒体中心作为高校短视频新闻的主要制作力量,其制作方式比较固定,运作队伍也较为完善。然而高校科技类短视频新闻仍然存在报道数量少、可视化难度大、通俗化程度低等问题,在融媒时代下如何最大化实现科技类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成为高校融媒体工作者在短视频新闻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思考。

(一)报道数量少

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强国战略实施以及群众科学知识需求增长,高校科技类短视频新闻报道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通过对全国各大高校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相比于高校各类活动、重要事项等短视频新闻报道以及科技类文字新闻报道,科技类短视频新闻目前在高校新闻媒体传播总量中占比较低,急需加强和丰富。

(二)可视化难度大

不同于文字新闻报道,科技类短视频新闻以视频呈现,对于可视性的要求比较高。而目前高校多数科技研究尚未实现成果可视化演示,或是仅用几张外行看不懂的图片,相比其他新闻,科技类短视频新闻的画面语言略显单调,可视化难度大。

(三)通俗化程度低

准确性和科学性是科技新闻的根本点,在高校科技类短视频新闻报道中,由于科学性的要求与专业知识落差的现实矛盾,电视新闻稿往往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编撰,文字略显僵硬且晦涩难懂。大部分科技成果距离实际应用和日常生活尚有距离,而通俗化程度低更加拉远了科技成果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难以达到科普效果。

二、高校科技类短视频新闻报道难点及成因

高校短视频新闻生产流程一般包括前期采访、确定选题、现场拍摄、稿件撰写、播音员配音以及视频剪辑六大步。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短视频新闻,科技类短视频新闻在制作过程的每一步都要力争实现从科技语言到新闻语言和视频画面语言的成功转化,以达到科普效果,提升社会公众科学意识。但是由于高校科技成果的前沿属性,在颇具报道价值的同时也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专业壁垒,导致高校科技类短视频新闻报道存在一系列难点.....(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S1,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