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单泓水
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总书记在 2023 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 202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系统要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打开新局面。教育电视作为教育专业电视媒体,对新时代新形势下教育高质量发展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面临教育电视发展的困境,面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缓慢现状,面向社会大教育如何展现教育专业媒体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新疆教育电视台有以下几点对策。
一、拓宽引进思路,扩展节目资源
面对近年来事业发展经费缺口问题,教育电视既要兼并包容互联网具有的传播快、传播广、信息量大、成本低等优势,又要凸显教育电视可信度高、权威性强这一特点,必须整合资源扩大覆盖范围和影响,提高传播效率和互动性,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变化,适应观众和用户的需求。一是加强与节目公司沟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二是依靠援疆渠道优势,加强与援疆省市深度合作。三是谋求与区内外兄弟单位和跨行业单位合作。四是与广电行业和宣传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二、争取多方合作,打造专题资源
利用教育电视具有的行业优势,积极寻求与社会大教育、“大思政课”建设工程主题相关单位的协作,不断推动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电视,有效衔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电视传播作用。一是在自治区教育工委的领导下,与区内外高校合作,邀请全国思政优秀教师,录制大学生思政课程“经典照耀青春”讲堂,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二是与自治区教育厅相关处室合作,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制作宣传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全面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三是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等科研单位合作录制新疆昌吉州奇台县110 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在建工程(该工程已纳入《国家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库》)、中国天文日、暑期天文台夏令营、周末亲子活动等专题节目。四是与新疆老年大学、新疆兵团老年大学、新疆老龄委、新疆老干局联系,洽谈合作播出电视节目,力争新疆教育电视台银龄节目进老年大学课表、进离退休同志收视视野,推动兵地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同时稳定部分收视群体,拓展新疆终身教育平台。
三、改变传播思路,讲好教育故事
在新时代传媒环境下,微信、抖音、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在发布信息的时效性上有先天的优势。当下,教育电视新闻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信息的层面,而应该着力传播适合自身传播特点、媒介特性的内容,以保持受众的关注度。应扬长避短,深入挖掘符合电视媒体传播特点的内容并将其有效传播出去,培养自己的固定受众,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并根据教育电视用户的收视习惯,对节目内容进行再开发再整合,让教育电视实现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的内容创新。一是教育电视新闻在报道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教育领域的新闻具有非常多的政策性内容,教育电视新闻节目可以为受众释疑解惑,以便正确地引导舆论。新媒体为传统媒体创造了机遇,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可以对教育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整体或部分二次传播。二是通过新媒体,电视新闻的制作可以更加便利地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增加教育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三是教育电视新闻媒体应及时调整、转换思维方式,守住看家本领,精耕品牌内容,聚焦用户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改革体制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融媒发展的多元路径,切实提升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成为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主力军。
四、丰富传播渠道,培养媒体资源
提高精品内容、推进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升级传播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教师培训为基础,建立互动功能的网络媒体管理发布平台,实现网台联动、台校联动、多媒体融合、组合式传播的功能。以新疆教育电视台内容创造为核心,调动学校和职业院校的内容建设积极性,建立区域性优质教育类内容的孵化、收集、管理、审核、发布体系。充分利用新型技术手段和融媒体平台,实现快速便捷的内容制作和跨平台内容分发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一是建立媒体内容制作中心,在新疆电化教育馆(新疆教育电视台)演播室、摄录编设备、互动教室、专业团队等优势资源基础上搭建快速轻便的新媒体内容建设体系,如:个人工作站、便携式直播设备、IP 化的转播设备、完善虚拟演播室功能等形成简便快速的内容制作架构,通过人员培训形成专业化的优质媒体内容开发团队,持续建设优质媒体内容,重点解决优质教育类内容匮乏的问题。二是建立媒体资源征集体系,通过融媒体管理平台形成以新疆教育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为核心,链接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深层次内容征集体系,按照搜集资源的类型、内容、时效性等进行精准分类分发到不同的媒体平台,重点解决内容从哪里来、在哪里展示的问题。三是媒体资源的再开发利用,在内容快餐化的背景下,各媒体不断加强对节目的优化和创新,使节目的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优秀的精品资源很容易被沉淀。利用“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中海量的优质资源,采用分类、再包装等方式充分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打造一批经典的优秀内容,重点解决内容建设重复的问题.....(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S1,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