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李曹菱? 王艳霞
【内容摘要】近年来,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其中有些内容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传播技术、传播内容和传播主体三个层面探讨短视频中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并从内到外思考包括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短视频平台、媒体从业人员及国家相关部门等在内的多位一体合作化解短视频不良影响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短视频;不良内容;未成年人价值观
《第 5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68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 97.1%。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10.50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 95.5%,位列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第一名。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以其“短”“快”“新”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未成年受众的青睐,其未成年受众比例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根据 2023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5 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经常看短视频的比例在 2023 年达到 54.1%,较 2021 年提升 6.5 个百分点,同时,未成年人在网上从事娱乐活动的情况中,看短视频位列第三。因此,其中的内容对未成年人成长期间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小觑。
通常来讲,价值观念是一种更接近于实践活动的具体认知成果,其本质是一种指导人生活的实践性观念,其形成期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与个人文化水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短视频一方面为未成年受众开阔了眼界,而另一方面,由于其准入门槛低、把关机制弱、算法技术不完善且用户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等原因,其中的错误观念与不良信息,对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了的挑战,亟待关注与解决。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学界逐渐关注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研究,郭金龙等人试图从意识形态视角研究短视频对青年学生的不良影响,张晓冰则从短视频网络监管角度研究保护青少年的治理之策。同时,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中,吕哲委尝试探究校外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教育作用,胡霞等人通过定量研究法探究网络直播对未成年群体的负面效应。本文将重点研究短视频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进而从整体上对多个主体分析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破解思路。
一、短视频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
本文中提到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的创新价值、社会价值、人生价值、消费价值及审美价值等。从未成年人价值观念形成角度看,短视频不良内容是指在短视频平台中出现的能够导致未成年人价值观扭曲、思想狭隘、心理异常、审美畸形甚至身体受损的不良信息或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未成年人网络不良信息与未成年人保护研究”调查情况表明,网络不良信息容易引发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甚至犯罪行为,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判断。因此,有必要针对短视频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进行相关思考。
(一)技术层面
在大数据与算法技术的作用下,短视频平台会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送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某一话题、人物或事件的同质化内容。比如一些用户只是出于好奇心搜索某一主题的短视频,结果却一直刷到相似的内容,即使退出后再进入该平台仍被推送上次观看的相关内容。这种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使受众很难跳出其打造的“信息茧房”。算法技术虽然能够了解用户的兴趣与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却有可能会限制用户自主接收与选择信息的权利,使未成年人在一个个符合自己兴趣的短视频中逐渐迷失自我,甚至停止观看后记不清楚观看过的内容,变得思维呆滞,记忆力衰退。正如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未成年人若长期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和自由的幻象之中,其思维的批判性与反抗性将易被削弱,使其异化为思维较为单一的“茧”人。
(二)内容层面
《第 5 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未成年网民收看短视频的最主要平台。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中逐渐呈现泛娱乐化现象,其内容在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过程中都渗透着各种泛娱乐化元素。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媒介持续的宣传会使大众失去辨别力和社会批判精神,使受众不假思索地去顺应现状,麻醉人的精神。未成年人长期沉迷于媒体资本为其营造的享乐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这些“营养不良”的肤浅价值观念,精神容易被过度麻醉,甚至渐渐成为“容器人”。逐渐失去社会行动力,降低了对社会的认同感,忽略了其社会责任,缺失了集体主义观念,对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不利影响。
(三)从业人员层面
1.直播打赏乱象诱导其消费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出现了不少恶俗网红招摇撞骗的现象,这些网红的虚假形象或感人故事满足了一些未成年受众的猎奇或同情心理,虽然一些网红已因涉嫌虚假、色情甚至暴力等违规内容被禁播,但还有部分不良直播网红徘徊在法律边缘,在平台上继续侵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传播虚假信息,甚至诱导未成年人隐瞒家长为其直播内容进行高额打赏,屡次挑战平台规则与法律底线。
2. 恶俗网红现象异化其审美价值观
格伯纳等人提出的“涵化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内容通常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人们的现实观和社会观。短视频平台因其创作的平等化、低门槛等特点吸引了广大用户的入驻,一些不良网红以低俗、戏谑的表演方式寻找噱头,产出大量含有低级趣味的审美作品,或在直播间里尽显丑态,吸引未成年受众的眼球,迎合受众的审丑心理,为自己获得流量和收益。这些恶俗网红作品使很多未成年人的审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发生异化,在其部分群体中形成畸形审美文化,对未成年受众审美观的良好形成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