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认知传播学研究的现况与趋势综述
- A-
- A+
喻国明? 程思琪
【内容摘要】认知传播学作为传播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利用“认知视角”增加了对各类传播现象、传播场景、传播机理的解释维度。本文基于国内外 2023 年认知传播学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结合应用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和基础性研究三个层面和持续性研究、创新性研究两个维度,总结与提炼认知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相关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认知传播学;应用研究;理论研究;基础研究
传播学研究的“认知转向”发展至今,已经通过认知传播学研究范式不断拓展“认知视角”对各类传播现象、传播场景、传播机理的解释维度。借助传播学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认知科学的技术工具体系,认知传播学得以解释媒介作用下人们的内在心智活动和外在行为效应。随着认知传播学研究视角、探讨议题、应用面向的不断丰富,该范式不仅彰显出对人类传播活动的极大解释力,范式本身也在应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 基 础 性 研 究(FundamentalResearch)、理论性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三个层面持续迭代更新。当然,相较于传统传播学研究范式,譬如经验研究范式或者批判研究方式,作为传播学学科下的“新生”范式,认知传播学范式还未完全形成基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位一体”的体系认同和知识结果。但也正因为其还未设限的研究视阈,加上该范式天生携带的传播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因”,每年都涌现出一批议题丰富、方法多样的学术成果。
2023 年的认知传播学研究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三个层面:认知操作和应用策略层面的应用性研究;认知态度形成、认知相关、因果关系层面的理论性研究;范式构建、学科建设层面的基础性研究。上述不同层面的研究经过学者的不懈探索,在持续性和创新性两个维度上齐头并进,显现出继承与开拓、提炼与优化的研究趋势。本文基于国内外 2023 年认知传播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结合应用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三个层面和持续性研究、创新性研究两个维度,对 2023 年认知传播学研究的概貌与细节进行述评,这既是对过去研究的回顾、总结与提炼,也是对未来研究的铺垫、预设与指引。
一、应用性研究层面:研究议题的持续与创新并行不悖
应用性研究是指将基础研究所产生的知识应用到解决人类实际问题上,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传播学研究的应用层面研究关注社会问题,重点探究改进传播实践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对学界、业界,或者利益相关者都有实践意义。认知传播研究范式作为“离人类感知最近的传播”,可以捕捉即时性、碎片化场景中媒介用户接近日常真实状态下的认知规律与效果反馈。具体而言,认知传播学借助科学工具可以揭示个体在接收外部信息后产生的感知、知觉、记忆等一系列认知加工结果,外显化媒介在大脑中形成的主观图景,这对媒介内容生产者、传播者的实践策略都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从最初的媒介暴力研究、影像认知研究、说服与健康传播研究以及广告与营销研究等,到后来的用户体验研究、媒介场景研究、多通道感知研究、游戏研究、虚拟现实研究、人机(AI)研究等,可以看出认知传播学作为研究工具在诸多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认知传播学的最新研究中,应用性研究依旧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与应用研究的切口小、问题具象、方法规范、研究周期相对较短息息相关。从研究方法来看,应用性研究又可以细分为客观性研究视角(Objective Research)与解释性研究视角(Interpretive Research)。客观性研究通常采用实验的量化研究方法探测信息—认知—行为之间的预测、相关和因果关系,解释性研究更关注对现象或问题的解释和理解,不强调预测和操控。国外相关学者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基于客观性视角进行媒介效果层面的相关研究,关注不同传播要素对受众 / 用户认知与行为的影响,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健康传播、广告营销、信息说服、游戏研究、人机(AI)交互、场景研究等方面。国内学者更擅长用解释性研究视角解读新现象和新应用。
其中,健康传播、广告营销与游戏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认知传播学研究者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在学术群体、研究路径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健康传播学者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设计有说服力的健康信息以改变将来的不健康或危险行为,因此他们着重检验信息在健康方面的说服力。Clayton 等人借助生理心理指标(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复现了“预防针 / 接种效应(Inoculation treatment)”在健康说服信息中的作用。这是一种在接收健康说服信息之前,向受众提供特定信息的策略。这种方法首先警告受众即将接收的信息可能引起不认同,并预设反驳理由。他们发现,在观看反吸烟公益广告之前接触到接种信息的吸烟者,对广告的反应在自我报告和生理指标上都表现出更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倾向。还有学者发现,提前接触带来积极情绪的娱乐节目会抑制观众对随后出现的劝阻类(如不要过度饮酒)健康信息的抗拒情绪,增加劝服效果。上述类似“启动效应”的研究路径也出现在广告效果研究中,例如有学者探究了广告出现前的体育节目引发的观众情绪,如何与广告本身的情绪基调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广告效果。结果表明,如果体育节目引发的情绪与广告情绪基调都很积极,广告会显著吸引用户注意,若两种情绪不一致,情绪基调消极的广告反而更有效果。游戏研究的学者结合趋近—回避动机理论与游戏可供性研究发现,玩家会自适应不同的游戏可供性以获取利益或者避免威胁,趋近—回避动机反应能力的差异会调节自适应表现.......(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喻国明系教育部“长江 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程思琪系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