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张贻苒? 庄晓东
【内容摘要】vlog+ 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方式屡屡出现在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中,其人格化的表达和特质引发了关注和争论。本文试图回归新闻本体,结合新闻人格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从新闻体裁的角度肯定了新闻 vlog 的出现是近代新闻业务定型以来记者作为在场主体话语表达的必然,新闻 vlog 的具身性传播和“第一视角”进一步建构了人格化的内涵。新闻人格化通过身体“在现场”“第一视角”等要素,契合了“透明性”原则的内在要求,同时有助于被技术意识形态遮蔽的新闻从业者重回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新闻 vlog;人格化;具身传播;客观性;后真相
2019 年的两会报道拉开了国内主流媒体 vlog+新闻尝试的序幕。“我穿什么才看起来不是第一次参加两会呢”?这句纯私人化的问题而非传统的新闻导语是《中国日报》一则两会报道的开场白,这则 2019 年 3 月 4 日推出的 vlog 报道在微博平台累计达到 43.7 万次的观看量,备受年轻网络用户的关注。随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庆 70 周年大阅兵等重大主题报道中,都出现了多家媒体记者拍摄 vlog 的身影。
vlog 是 video blog 的简称,即“视频博客”或“视频网络日志”。尽管国内业界将 2018 年定义为 vlog元年,但早在 2010 年就有学者提出:“vlog 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博客形式,在与外部世界信息沟通时能提供比文本博客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的表达介质。”就视频网络日志创作者(vlogger)而言,拍摄、剪辑、上传等工作步骤都得以移动化和场景化,“视频博客”实现了向“视频网络日志”的进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用户的接受与互动也变得更为即时和轻松,这一日志性内容也在众多良莠不齐的短视频中逐渐形成有辨识度的风格:面对面的交流、第一视角的感悟、日志化的表达聚合成了 vlog 的“人格化”话语方式,快节奏剪辑、高画质、高频使用特写与特效构成了vlog 的影像风格。相比一般短视频,vlog 有较高的制作门槛、成本和较低的投入产出比,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结构。依托媒介融合构建主流媒体话语权,转型期的传统媒体反而走在了 vlog 制作的前列,诸多传统主流媒体借助该网络视听形态进行融合报道的 vlog+ 新闻应运而生。
作为网络视听文化产品之一的 vlog 发展方兴未艾,vlog+ 新闻能否作为新闻的一种正式形态,日志性内容如何与新闻信息有效结合?本文试图回归到新闻本体,从新闻体裁的角度分析新闻 vlog 的定义、范畴和作为传统新闻体裁延续和发展的人格化特质。同时,重点回答新闻 vlog 极强的人格化特质与新闻客观性是否冲突、新闻的人格化表达如何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被技术意识形态所遮蔽的新闻业困境等问题。
一、vlog+ 新闻的实例观察
vlog 兴起于美国视频分享网站 YouTube,拍摄者采用日志性的方式以第一人称和第一视角面向镜头分享和讲述生活或工作中的各种精彩场景,内容涵盖旅游、美食、工作、学习、购物等,以体验、记录、测评、旁观等方式进行移动化摄制,并以社交网站或视频网站作为主要输出平台。由于制作难度和成本较大,高质量的 vlog 在中国目前只集中于少数头部创作者,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台网融合、报网融合的推动下,vlog+ 新闻作为融合报道的利器和新闻竞争的手段在中央和各省级媒体纷纷被尝试采用。
vlog 在时政新闻中运用较多,同时也涉及主题性新闻、人物新闻、非事件性现场新闻等领域。2019年 11 月 10 日至 14 日,国家主席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新浪微博“央视新闻”账号在此期间发布 8 条相关 vlog。本文以此作为样本分析 vlog+ 新闻所呈现的新闻要素及记者角色,并探讨新闻 vlog 作为特定新闻体裁的学理性。
分析以上系列 vlog 可以发现,依然遵循新闻基本要素五个“W”一个“H”,但是 vlog 短小体量中新闻要素的呈现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一则 vlog 往往只以一两个新闻要素为主,是传统新闻报道的“轻体量”版;二是出现在 vlog 当中的新闻要素可能与主体新闻事件中新闻要素的“架构”存在一定差异,如 vlog 中的“地点”是新闻第一现场在时间上的前后延伸,“人物”为主要新闻人物和背景人物群体的交织,即传统新闻报道的“前台 + 后台”版。
较大的改变是从记者到 vlogger,从报道到发现、感受的转变,记者在 vlog 中兼容了传统出镜报道中信息传达者、新闻评论者、背景解释者、即时采访者等角色,同时还突破了大屏播报语态的限制实现了作为组织者、表演者、互动者、参与者的小屏视角,记者本人的个性风格及其带来的体验视角也是 vlog+新闻本身的重要内容。在此层面上,其“遵循了主流媒体的宏大主题的选材需要,又融合了 vlog 个体的、感性的价值特征,展现 vlogger 视角下的宏大事件的微观面貌”。
vlog+ 新闻的出现与实践表征了融媒体报道中的新闻话语变革,新闻的含义呈现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新闻’话语的惯常运用场景中,新闻的概念内涵大多超越具体的报道本身,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新闻不仅是认知的对象,也不仅是阐释的结果,它更包含着信息和报道与社会互动的动态过程,也包括信息和报道”。
vlog+ 新闻指的是记者以 vlogger 的身份,借助移动便携式拍摄工具和智能穿戴设备等,通过语言、身体、表情等载体,面向镜头在新闻第一现场和第二现场从第一视角进行新闻信息的发掘、传达、还原、评述等新闻生产。由于严格意义上的网络视频日志需要由拥有固定风格的日志写作者本人相对持续性的产出,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特指由专业媒体在主题新闻活动中较为固定地由其中具有一定名人或品牌传播效应的记者拍摄制作的系列式 vlog,不包括拍客、目击者等其他非专业人士以 vlog 形式拍摄制作、在视频网站上传的含有资讯内容的短视频......(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3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张贻苒系云南艺术学院副教授;庄晓东系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