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应用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传媒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2023/10/16 15:10

程歆盈? 余豪骥

【内容摘要】当下,实验教学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围绕培养适应传媒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目标,高校传媒类专业实验室建设须适应发展变革的新要求。本文以现阶段高校传媒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的现存问题为研究对象,试图为适配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供政策议程,为高校实验室平台助力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管理机制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元宇宙等的发展,推动“融媒时代”向“智媒时代”转变。现如今,传媒行业已经由单一媒体向多元媒体转变,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变,这一趋势对传媒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难度。新闻媒体从内容聚合、多平台分发到全面融合、深度融合,业界更需要能讲故事、熟悉技术、懂得流程的融媒体人才,这对各高校新闻传播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在媒介融合、纵深发展的背景和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国内许多高校顺势而为建设媒体类专业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适应智能技术发展和业界需求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传媒专业需要主动持续深化应用型传媒教育改革,构筑全新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和创新生态。同时,为顺应时代发展与业界态势,各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提升新闻传播学子的全媒体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如何优化高校传媒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使之更好地与应用型人才培育目的适配,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传媒类实验室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作为应用型学科,新闻的采、写、编、摄等业务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主要内容。高校媒体实验室最早就是为辅助基础的新闻实践教学而建立的,早期的实验室主要是暗房、线性编辑机房、演播厅等,用以辅助新闻摄影、新闻编辑等课程的教学。这个时期,媒体实验室的规模较小且功能单一,核心作用是为学生提供采、编、摄的实操平台,与其说是实验室,不如说是一个封闭的实践教学场所。

21 世纪初,开始建设媒体融合实验室。为培养适应新业态且实践能力突出的全媒体、融媒体人才,打造了具备教学、信息化在线教育、视听节目生产制作、 产教研实践实训等综合功能的云平台。从现状看,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普遍建立了媒体实验室, 但许多媒体实验室设备没有及时更新, 目前只有少部分高校 建设了跨界合作的前沿融合媒体实验室。

当下,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人才的培养,高校传媒类实验室逐步从传统模式下的附属功能发展转为独立创新的探索型教学媒介。一方面,许多传媒类实验室设有电视台、广播站、报纸排版印刷室和新媒体运营中心等,俨然一个微缩版的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另一方面,这里的师生熟知新闻传播规律,拥有新闻传播的敏感性,并具备选题策划和节目制作的知识与能力。

二、实验室建设面临的问题

传媒类实验室作为高校完成实践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平台,其建设和管理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高校传媒类专业人数众多情况,就如何建设高效实验室,完善和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实验室管理,是目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传媒类实验室建设面临以下问题。

(一)观念滞后阻碍建设更新

由于长时间受传统文科教学理念的影响,“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偏见无法被快速消弭,这导致一些高校对实践育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新闻传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范畴,滞后的观念直接造成新闻传播院系在建设媒体实验室时出现资金缺乏、场地缺乏、软硬件设备缺乏、课程各自为政等实际问题,阻碍了实验室的建设与更新。许多传媒类实验室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遵循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发展思路。但从新闻传媒这一学科的属性特点来看,应倡导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竞争有序的宏大视野和战略眼光,而不是故步自封式发展......(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5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程歆盈系温州理工学院助理实验师;余豪骥系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党委书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