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近日,广东某中学在校内安装“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并向每名学生每年收费100元。该收费行为引发家长质疑,并引发热议。当地教育局就此事发布通报,责令该校在充分沟通、尊重家长意愿的基础上,协助第三方公司做好全额退费工作。
当前,不少学校都在打造智慧校园,新闻中引发争议的“智能人脸识别系统”是最普及的应用之一。可随着这股浪潮的席卷,也要警惕一些学校以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之名乱收费。这不仅可能引发学生、家长的质疑,也会损及学校的声誉与公信力,更会影响公众对智慧校园建设的观感。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学生服务,不能成为某些学校为了乱收费而随意捏造的幌子。就拿“智能人脸识别系统”来说,管理师生进出校园、宿舍情况,维护学生的安全,本就是学校的义务。学校千方百计提升管理质量是职责所在,而这一提质过程的成本显然不应该由学生承担。学校、宿舍基本都会配置安保人员、宿管等,也未曾见过学生向他们付费。“智能人脸识别系统”不过是AI版的安保人员或宿管,学校怎能因此向学生收费?
除此之外,有些学校也提供了人工智能类学习系统或应用,大大改变与升级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学校这样的尝试值得肯定,但可惜的是,一些项目需要学生缴费,甚至购买价值不菲的人工智能终端设备。尽管大多数是“学生自愿购买”,可在此环境中,如果学生不购买相关设备可能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可谓别无选择。很多时候,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只是对学校原本应尽义务与职责的一种赋能升级,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不能把成本转嫁至学生和家长头上。
校园内人工智能应用收费往往打着“自愿”的旗号进行。可是以学校名义发出的所谓“自愿”缴费通知,又能有多少家长与学生敢于选择不缴费呢?自愿缴费不过是相对委婉的另一种强制乱收费罢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演变,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只会越来越普遍。在拥抱这一大趋势的同时,更要未雨绸缪,防止有人借机把教书育人的校园变成牟利的场所,把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异化成乱收费的新名目。
这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此类项目的调研审批,为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建章立制、定好规矩,并坚决纠治不合理的收费乱象在校园滋生。学校也要坚守育人初心,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借助人工智能应用实现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广大学生、家长则要擦亮眼睛,敢于对乱收费行为说不。
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伴随的乱收费问题需要治理,同时学生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不容小觑。学生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即便所有的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都无偿免费,也无法让人安心使用。总之,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虽已驶入了快车道,但诸多相关的配套措施、机制等仍存有短板,亟须尽快补上。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作者:夏熊飞
《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20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