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仅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也以更加坚实的脚步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普及
夯实公平底线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扫盲、普九、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史,一代代教育人为实现人民群众“有学上”赓续奋斗。
保障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法的法定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认真落实脱贫攻坚重大政治任务,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打好“控辍保学”攻坚战。
“您好!您是兰兰的父亲吧?我们来接您的孩子回家上学。”一场跨越3400公里的劝返之旅,让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工作组成员找到了辍学儿童兰兰父母务工的工厂,工作组成员向兰兰及其父母耐心细致地解释义务教育法、国家资助政策,兰兰终于回乡重返校园。
凉山州因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民族因素影响,适龄儿童失学辍学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凉山州“自揭盖子”,于2018年启动失学辍学问题全覆盖调查,出台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等,全面落实“六长责任制”和“双线八包”制度,并创新采用户籍和学籍比对、移位点名等措施,6万余名辍学学生得以重返校园。
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教育部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加强跨部门数据比对和精准摸排,挂牌督战重点地区,切实做好劝返复学工作,确保辍学学生找得到、劝得回、留得住。
数据最有说服力,2012—2021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从贵州省黔西南州巴铃镇镇政府所在地驱车20多分钟,眼前是一所校舍规整、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乡村小学——塘房小学,校园内绿树成荫,喷泉、凉亭、假山,仿佛一个“袖珍公园”。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棋吧等一应俱全。学校辍学率为零,巩固率100%,被誉为“石旮旯里的奇迹”。
如今,行走在乡村,最好最安全的建筑是学校。
坚持补短板、兜底线,国家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超1万亿元,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问题,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
通过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办学条件的巨大变化:2012—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3.7平方米增至5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占地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互联网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100%,大班额比例由17.8%降至0.71%。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危房、大通铺等问题基本解决。
与此同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实现应助尽助,优先将建档立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等学生纳入资助范围。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万名农村学生。
为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落实义务教育责任,国家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制度。2021年,国家监测复查结果显示,全国近3000个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总的来看,全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均大幅缩小。
提质
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我国对义务教育的期待和追求从来没有止步。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全面普及,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对“上好学”的需求日益强烈。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坚持用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如今,教育不再是一“智”独秀,德智体美劳全面协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做饭、洗碗、扫地、洗衣、整理玩具和铺床……江苏省常州市春江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家“忙”得不亦乐乎。学校为一至六年级学生确定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内容,带领他们参与劳动、感受劳动,在劳动中掌握技能。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常州市率先出台了劳动实践活动指导意见,下发家庭劳动、学校劳动清单,在全市基本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体系,让劳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这十年,教育系统坚持“五育”并举,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大力推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提升趋势,艺术教育得到明显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各地各校建立了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实践基地,全面深入开展劳动教育。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改进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近年来,义务教育一系列亮点工程频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80%左右学生学业表现达到中等以上水平。我国部分省份连续几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总体成绩名列前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义务教育质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以前,乡村教师都是想尽办法往县城里调,教育局每年都要收到近百份进城报告。”江西省芦溪县教育局副局长刘旭波说,教师大量往城里涌,乡村学校剩下的都是老教师。
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为乡村留住好老师?
这十年,教育部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提升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实行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等多种渠道为中西部农村补充大量优质师资。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支持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3.3万套,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刘旭波欣喜地发现,近年来,报名进城的乡村教师越来越少,芦溪还出现了城区教师主动要求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情况。
攻坚
深化综合治理
学生成长环境全面改善
向“顽瘴痼疾”动刀,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推动改革,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的教育变化。
“现在,只要是孩子教育上的事,真的用不着托关系、‘走后门’了!”说起孩子的上学事,家长王丽娜说,“‘四零承诺’推行后,孩子的入学、分班很顺畅,我不用为孩子上学操心了。”
王丽娜所说的“四零承诺”,是指黑龙江近年来在中小学大力推行的入学“零择校”、分班“零择班”、排座“零择位”、推优“零指定”举措。第三方调查评估结果显示,群众对“四零”制度综合满意度超过90%。
十年来,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实,跨区域考试掐尖、举办“占坑班”、收取“赞助费”等违规招生行为得到全面规范,择校热大幅降温,入学机会更加公平。
与此同时,健全“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占比达到90.9%。
如今,“双减”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长期困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各地纷纷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在安徽铜陵市,作业公示栏成为很多教室的“标配”。铜陵建立课外作业监测和定期公示制度,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监测等举措,形成作业管控闭环。
在上海,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一标准两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为民办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准入管理、规范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
“双减”落地需要有小切口。针对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具体现实问题,教育部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和网络游戏治理,强化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切实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优化公办民办结构;出台学校管理标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近年来,教育系统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改革,不断开创义务教育发展新局面。
“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入学机会公平和基本办学条件公平的两次伟大飞跃,现在正在向着公平包容、人人共享的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迈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本报记者 焦以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