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20高考高招 >正文
全链条的未来教育变革

2022/02/05 11:0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李升勇

随着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生活方式变了,社会需求变了,知识传播渠道变了,我们的教育如何发展,这是教育人必须认真面对、深入思考的问题。变革是教育发展的不二选择,但未来教育的变革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链条的。

发展路径:由一味地标新立异到回归与创新并存。无论社会发生多大变化,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不会改变。所以,教育规律无须创新,需要创新的仅仅是教育方式和方法。这些年我们的一些教育行为背离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许多创新并非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而是一些名词概念的炒作。教育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认真审视过去,彻底纠正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然后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创新。

教育目标:由社会功能教育回归生命生长教育。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潜能的激发与社会功能的完善,升学就业仅仅是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教育必须由关注升学就业回归到关注生命成长。基础教育回归于基础,意味着不再过分背负升学就业的压力,回归到发现每位学生的天赋特长,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然后依据每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生涯规划,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由学会、会学转向想学、享学。现在知识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学什么、怎样学不再由教师完全掌控,教学目标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也不是如何掌握应对考试的各种方法技能,而是如何激发、保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终身学习问题。要我学是负担,我要学是快乐,让学生喜欢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是未来教学的重要目标。

学校课程:由追求特色转向整体育人。课程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而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内化与整合。学校的一切课程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无论是特色课程还是课程特色,都要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规律、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而展开,未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必然由注重学校特色回归课程育人本位。

课堂改革:由局部性改革创新回归教学系统重构。几十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取得傲人成就,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时代发展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课本不是学科教学的唯一依据,教学依据由教科书回归课程标准;课本不再是教与学的唯一材料,教学材料由课本、练习册回归生活资源;课堂结构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室、40分钟的有限时空,将变化为“时时处处是课堂”的无边界生活大课堂;课堂的性质和功能由推送知识、传授方法为主到展示交流、体验成长为主;教师角色也由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掌控者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陪伴者、激励者;学习方式不再是坐在教室里从书本到书本的坐中学,而是走向从书本到实践、从应用到创新的做中学;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升学就业,评价的手段不再是单一的书面考试,学习成果不再是试卷上的一串数字,课堂教学评价也会从一味地追求课时效率转向注重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教学效益。

家庭教育:由无序发展到科学引领。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由于种种原因,当下的家庭教育处于一种放飞状态,家长的教育资格,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环境条件等都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要求,未来必然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状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管理体系中。学校加强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引领与培训,让家校同频共振,最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

教育研究:理论性研究回归实践性研究。当下教育理论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概念的更换,缺少对基层教育问题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基层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理论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现在面对的是如何把先进理念落地的问题。未来的教育研究机构可以从理论性研究走向实践性研究,专家教授深入学校、课堂与教师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培养一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引领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样本。

(作者系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作者:李升勇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05日第15版 版名:趋势研判·专家观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捷报比分,捷报比分手机版精彩评论